初聽這張新專輯《風吹麥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樂迷們應該一時有些回不過神來,感覺味道太“淡”風格有些“偏”,這還是曾經(jīng)的那個音樂詩人麥肯尼特么?曾經(jīng)的那些多元化音樂元素都去了哪里?對于聽慣了麥肯尼特音樂元素多元化、樂器豐富、氣氛神秘、歷史感厚重甚至“故弄玄虛”的樂迷來說,確實這張新專輯與以往相比顯的過于的直接和簡單。
回顧近幾年的麥肯尼特,在出品完07年的現(xiàn)場專輯《阿爾罕布拉宮之夜-Nights From The Alhambra》之后,麥肯尼特的種種表現(xiàn)讓眾多喜歡她的人們感到了不解和擔憂,連續(xù)兩年發(fā)行兩套三張精選集,讓對她抱有很高期望的樂迷們大喊上當。如此反常之舉,同時也讓大家再問,麥肯尼特難道也“江郎才盡”了?于是讓大家猜測,二十余年的凱爾特和他國元素融合的思維,讓麥肯尼特也進入了一個思路和靈感的疲勞期。
記得頭幾年,美國藍領搖滾教父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也發(fā)行了一張純美國根源音樂蘭草的專輯《突破We Shall Overcome》,并獲得了的格萊美大獎。更著名的例子就是流行教母麥當娜(Madonna)2005年發(fā)行的那張火的一塌糊涂的回歸七八十年代舞曲浪潮專輯《舞池告白Confessions on a Dance Floor》。而在某種情況上講,麥肯尼特或許和斯普林斯汀、麥當娜等人有著一樣的境況和想法。在當近各國音樂產(chǎn)業(yè)進入寒冬的時代,音樂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愈發(fā)顯得緊張,不斷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不斷的融合,成為大家前行和獲得市場的法寶。而這種行為和想法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有些不可控制。當然期間也些佳作,但尤其近幾年來眾多的則是良莠不齊的過眼云煙。
專輯歌曲基本都是凱爾特民謠的經(jīng)典之作,很多像“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 、“The Star of the County Down” 和“The Parting Glass” 麥肯尼特也曾演唱過,這次演繹則比以往更“純”幾分。同時,比她那出道發(fā)行的第一張同樣的凱爾特專輯《元素》更顯成熟和豐滿。本次演奏的一大特色就是完全的凱爾特演繹,不加其他異域元素于其中。樂隊的成員都是伴隨麥肯尼特多年的那群圈內(nèi)頂尖級的“老伙伴”,所以音樂的精細和嚴謹程度自然不必說。班卓琴、小提琴、豎琴、手搖手風琴、風笛和寶思蘭鼓天衣無縫的合奏或獨奏,伴隨著麥肯尼特那深厚悠遠的特有歌聲將音樂之詩向聽者娓娓道來。為你我展現(xiàn)了抑或歡快清新抑或沉靜悠遠甚或悲惋哀涼的一個個的凱爾特古老故事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