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必須通過《Take the Crown》重回巔峰,制作大把大把的大熱,就似十年前《Angel》《Millennium》《Rock DJ》那陣子冠軍單曲一首接一首!如果說Robbie Williams的經典作品有固定制作模式跟套路,那么《Take the Crown》就是完全按照這個套路為每一首曲子對號入座。充滿少男情懷的《Candy》、標準羅比式憤世嫉俗的《Shit on the Radio》、年少輕狂而毫無實質內容的《Hey Wow Yeah Yeah》、自省的《Into the Silence》……專輯里頭幾乎每一首歌,我們都能從Robbie Williams的舊作里頭找到似曾相識的。
但是,Robbie Williams最為人們熟知的,不就是他不愿做套套人的個性嗎?歌迷喜歡什么就做什么,這跟他以前最不屑的藝人行徑又有何區(qū)別?《I’ve Been Expecting You》到《Sing When You’re Winning》時期的Robbie Williams總帶著脫離Take That后敢為天下先的瀟灑自戀,就算到了開始走下坡路的《Reality Killed the Video Star》,他也勇于把自己的現(xiàn)狀坦蕩蕩地擺在專輯里。說到底,Robbie Williams的每一步都有或多或少的冒險和新嘗試,這也是他一直讓人們感興趣的地方。可惜,探索似乎在《Take the Crown》里頭止步了。盡管他換上了Jacknife Lee這位深諳四兩撥千斤之道的制作人,但專輯依然像本應安享晚年卻意外從敬老院走丟的老人家一般,面對自己趕不上的時代節(jié)奏慌張失措且渾身不自在。《Be a Boy》一開始那沒毛線關系的薩斯風段子是什么,從《Into the Silence》到《Not Like the Others》那幾乎破嗓子的副歌又是什么,差點哭蔫兒了的《Losers》做結尾曲又是怎么回事?《Take the Crown》除了滿耳朵的似曾相識,就是大大小小的莫名瑕疵,拜托,我真不相信這是Robbie Williams的專輯,真的。